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

粘连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


临床表现

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,多为传导性,少数为混合性,甚至全聋。内耳损害主要原因为中耳炎性毒素透过圆窗膜进入内耳。患者常有耳鸣,偶有眩晕,后者可能与咽鼓管狭窄或者阻塞有关。


            timg (64).jpg


检查

耳镜下检查见鼓膜完整,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厚、浑浊、萎缩、瘢痕或钙化斑等变化。锤骨短突突出,鼓膜内陷粘连,有时和鼓岬黏着一起好像大穿孔,鼓膜光锥消失,活动度受限。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聋,有时可呈混合聋。鼓室导抗图平坦,无明显峰顶。


鉴别诊断

粘连性中耳炎需与闭合型鼓室硬化、耳硬化、鼓膜大穿孔鼓室内壁上皮化等鉴别。


症状与诊断

主要症状为听力减退,多为传导性,少数为混合性,甚至全聋。内耳损害主要原因为中耳炎性毒素透过圆窗膜进入内耳。


其他症状

患者常有耳鸣,偶有眩晕,后者可能与咽鼓管狭窄或者阻塞有关。


诊断依据

1.症状: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;可伴有耳鸣、眩晕等,无耳溢脓病史。


2.体征:鼓膜完整、内陷,可以不同程度增厚,浑浊,萎缩或钙化斑。松弛部袋状内陷。重者鼓膜与鼓岬黏膜融合、上皮化。


   u=2546551446,2837141627&fm=26&gp=0.jpg


3.听力检查: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。


4.颞骨CT扫描:鼓室空间消失,乳突鼓室可存在密度增高影。


治疗

1.积极预防和治疗病因

防止纤维性粘连。腺样体肥大或鼻部炎症妨碍咽鼓管功能时,应及早治疗。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时作咽鼓管吹张、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,排出中耳积液,必要时可以留置通气管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,抗生素的剂量要充足,用药时间于症状消退后不得少于5日。


2.手术治疗

粘连形成后,治疗困难,目前手术效果并不理想。有手术指征时,可在手术显微镜下松解鼓膜和听骨链的粘连固定,清除两窗的纤维闭锁,重建含气的中耳腔。为防止再度粘连,可在鼓室内留置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薄膜,二期手术取出。


3.听骨链广泛固定时

可配戴助听器。

手术效果不佳,咽鼓管必须畅通,否则手术一定失败。

采用耳内切口,酌情进行鼓室成形术,在显微镜下仔细将鼓膜与鼓岬处分离,勿撕破,分离


后用硅胶薄膜或明胶海绵给以隔垫,勿使再粘连,局部可滴可的松溶解,6个月后再进行二期手术,进行听骨链成形,如膺复物代替或听骨移植,亦可试行开窗术治疗,总之疗效不确切。



》》》登陆潍坊市潍城区交通医院官方网站可进行在线咨询,电话:0536-2100120QQ761148888,预约就诊可免专家挂号费和初步检查费,享受医疗补贴,优先安排就诊,无需排队等待《《